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报考指南 | 考试动态 | 考试辅导  
  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建设雄安新区 大力召唤企业家精神

建设雄安新区 大力召唤企业家精神

来源:界面新闻  发布时间: 2017/4/5

 

建设雄安新区 大力召唤企业家精神

 

更好地激发创业者的创造性,大力召唤出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并且使之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雄安新区将真正成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4月1日,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消息即出,舆论一片沸腾,之前名不见经传的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一下子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雄安新区定调“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足见党中央决心之大,布局之深远。观诸截至目前所释放的信号,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拓展京津冀区域发展新空间。

    这意味着,新区先期是要在京津冀区域内“分蛋糕”,承接北京的部分“非首都职能”,以此作为发展的基础。而要使其真正成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新的区域增长极,发酵成为一枚新的美味“蛋糕”,则需要新区将来具有内生性的创新发展动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雄安新区是要“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这意味着,创新发展是雄安新区所要承载的长远历史使命。如果说“分蛋糕”这一步骤有赖于政府推进,但是要发酵出新蛋糕,则需要点燃创业者的希望,激发创新活力。而创新发展的活力之源,由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观之,是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集合了冒险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学习精神等特质的精神气质,飘忽不定,难以捉摸,更难以移植和嫁接,而政府可以做的,是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月4日,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回答新华社记者“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下一步有什么工作考虑”一问时就说,要“把创新驱动作为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引导创新要素向新区集聚。支持新区从创新载体、运行机制、发展环境等方面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吸引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努力打造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

    由此出发,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先期导入的优质基础,对于企业家精神的召唤还与以下几个命题有关:

    足够的人才基础。新区的活力来自于创新,而创新的主体是人才。硅谷的崛起,斯坦福大学的科研资源和人才培养功不可没;中关村的崛起,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以及各大科研院所的人才作为依托;深圳的崛起,也有赖于从天南海北聚集过来的任正非、王石等这样的创业者。对于新区来说,如何吸引和培养人才,势必也将成为一大核心命题。北京的高校资源和科研机构资源的导入,将可以为新区的发展奠定初步基础,但新区同样需要有生生不息的人才培养和吸纳体系。

    更加开放的制度环境。导入人才只是第一步,要留住人才,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作为平地而起的新区,先期需要有相比较而言更加开放性的制度环境。深圳和浦东的成功,制度性的开放和先行先试都是吸引创业者前来的磁石和激发创新活力的催化剂。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拓展产权制度、土地使用制度、投融资制度等方面的空间等毫无疑问仍然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而这意味着新区要作为中国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激发创新活力,需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管住政府看得见的手,让政府回归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致力于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让市场决定入场者的优胜劣汰。

    扩大开放,吸附外部资源。在人才全球化、市场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今天,高端和高新产业的发展难以在封闭体系内运行,需要直面国际竞争与合作,更好地培育国际竞争力。这需要新区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扩大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包括健康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内的良好的法治环境。创业和创新需要有健康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作为保障,企业竞争、市场交易、人才流动等等方面也都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为保障。

    创新和创业的人文环境、便利的生活环境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在任何一个科技和产业发展高地,良好的交流氛围、便捷通畅的知识和信息交流的环境都功不可没。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家和创新者而言,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永远都是对创新活力和动力的最好激发。便利的生活环境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则可以为他们免除日常居住和生活的后顾之忧。

    河北雄安新区建设是“千年大计”,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事业。只有更好地激发创业者的创造性,只有召唤出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并且使之能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雄安新区才能真正成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线咨询X
网站首页| 考试简介| 考试动态| 报考指南| 考试辅导| 网上报名| 政策法规| 师资专栏| 营销文库| 证书查询| 联系我们
中国营销专业资格考试网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甲4号物华大厦
联系电话:400-6600-793 QQ:2171890944 E-MAIL: 2171890944@qq.com 邮编: 100044